醫之閒情:" 醫師,頭痛!"
有時病人來到,說”醫生,我頭好痛。”
醫師:哪個位置痛?
病人:呃…..
醫師:前額?兩側?後頭?後頸痛嗎?
病人:嗯,兩側,很痛。
醫師:怎樣痛法?
病人:啊….? (甚麼怎樣痛法?就是痛唄)
醫師:脹痛?隱隱作痛?一跳一跳的痛?像雷劈般?像被箍著一樣?像戴了帽子一樣罩著?像腦袋空空一暈一暈的痛?
病人:嗯,脹痛。
醫師:痛了多久?
病人:大概…..兩三天。
醫師:睡得可好嗎?
(對話繼續,沒完沒了)………….
治病就像查案一樣,需搜刮最詳細的資料,去追溯出病根。
所以當醫師的,除了要懂得問問題,還需要懂很大量的形容詞、詞匯,去協助病人形容出他的感覺,盡所能地了解他們的感受。
而"痛",就隱藏了很多訊息在其中。
不同的部位代表不同的經絡。
不同的痛的感覺又代表了不同的病因。痛可以有脹痛、刺痛、游走痛、固定痛、冷痛、灼痛、絞痛、隱痛、重痛、掣痛、空痛、痠痛、劇痛、時痛時止、綿綿不休、痛而拒按、痛而喜按。統統代表著不同的原因和狀態。
當然,有時頭痛發作,不是一時三刻能立即找到醫師解窘。
以下幾個穴位可有助紓緩頭痛:合谷、太沖、太陽、風池、攢竹
合谷:手背第1~2掌骨間,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。
太沖:足背第1~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。
太陽:在顳部,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,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。
風池:項部枕骨下,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。當風府與翳風之間,或顳骨乳突尖(下端)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連線的中點。攢竹:面部眉頭陷中,當眶上切跡處。
標籤: 頭痛, 醫之閒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