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知趣(九)-七情致病

中醫知趣(九)-七情致病
/ 馬欣祺
http://ecivy.blogspot.com/
http://on.fb.me/ivyclinic

七情致病--情緒病?

中醫的七情致病,是非常重要的病因之一。

明明不是感受外邪、明明沒有亂吃東西、
明明起居生活都規律正常,為甚麼就總是有點不舒服?

答案可能在你的性格、情緒。

之前有說過,身體臟腑的運作,都是靠"氣"來推動的。
要各部份運作正常,前提是1."氣"足夠。2."氣"的流通正常。

人體本身有自動調節功能,所以平常一般的情緒當然不會致病。
但突然、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,
會超過人體本身的生理活動的調節范圍,
引起臟腑氣血功能紊亂,而使身體不適。

怒則氣上。
怒髮衝冠聽過未?發怒時,臉紅耳赤,都是氣往上衝的表現。
憤怒會使肝氣上逆,而血隨氣逆,會出現頭脹目赤頭痛,嚴重的會嘔血。

恐則氣下。
恐懼過度,會使腎氣不固,氣泄於下。嚴重的會兩便失禁,昏厥。

喜則氣緩。
過度的暴喜會使心氣渙散,神不守舍,精神不能集中。嚴重的會失神狂亂。

悲則氣消。
過度的悲會損傷肺氣,出現氣短、乏力的症狀。

驚則氣亂。
突然受驚,會損傷心氣,使氣行紊亂,神無所歸,而出現心悸、失眠的症狀。

憂、思則氣結。
思慮過度,使氣凝滯停留,導致脾胃之氣鬱結,
出現食慾不振、腹脹、消化不良、便秘或泄瀉的症狀。

現代來看,最常見的是因工作壓力、生活壓力過大而精神緊張的病人。
因性格或習慣關係,部份人會變得煩燥易怒,進而經常覺得頭痛,是典型的肝氣上逆。
部份人則疑慮重重,整日想東想西,憂心忡忡,進而經常覺得腸胃不適,則是脾虛氣滯。

這是很多不明原因的頭痛、腸胃不適的病因。
中醫方藥雖然能透過疏導氣機、行氣解決以上問題,
但對於這種疾病,學習鍛練自己的精神和情緒,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。

標籤: , , , , ,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