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知趣(二) -- 氣血
/ 馬欣祺
http://ecivy.blogspot.com/
Ivy Chinese Medical Clinic on Facebook
中醫常說"氣血"。
血是大家都知道的東西,但"氣"到底是甚麼東東呢?
說得好像那麼玄。
其實"氣"可想像為一種"能量系統"。
而"血"就是"養份""物質"。
要知道,有能量,物質才能移動、運作。
但如果有能量,卻欠缺物質,就像機器在原料不足下勉強運作。
使機器容易磨損、不耐耗。
相反地,如果光有物質,能量卻不足,則機器也不能正常運作,
或效率降低。
甚則,血的運行,其實也得靠"氣"來推動。
有說:"氣為血師、血為氣母"
氣為血之師,意思是氣有推動、帶領血運行的作用。
血為氣之母,意思是氣的存在,必須依附於血。
所以衍生出來,就是"氣能攝血"、"氣隨血脫"、"氣能生血"等等說法。
"氣能攝血",是指氣能固攝、引領血依循正常的脈絡內行走,
不致於溢出脈外導致失血或變為瘀血。
用有趣點的比喻,就是"氣"為"將軍","血"為"士卒"。
有將軍的指揮帶領,士卒們才知道方向。
但是沒有士卒,就不會有將軍的存在。
大量失血的時候,"氣"也會隨之流失。
所以當遇上大量失血的病人時,當務之急就是補氣,
以"氣"穩固狀況,使"血"不致繼續流失。
而血不足時,"氣"能作用於負責造血的器官,促進血的生成。
氣血的關係密不可分,相依相成,又各司其職。
所以其中一方出了問題,總是會影響到另一方。標籤: 中醫知趣, 氣血